Thursday, August 21, 2014

献给正在慢慢远离神的你

归回古道,重修祭坛,再寻复兴
——从旧约圣经人物谈校园基督徒毕业生事奉的“归回、重寻、定位”

耶和华如此说:“你们当站在路上察看,访问古道,哪是善道,便行在其间;这样,你们心里必得安息。”
——耶利米书6:16

真理既是亘古不变,也是历久弥新。古时耶和华晓谕先知耶利米的话语岂不照样贴切于这个时代。古人曾偏离古道,而今的信徒亦然;古人曾重寻古道,而今的信徒亦当效法;古人曾立足古道再得复兴。而今的信徒若归回古道,也将再燃复兴之火。

大学校园如同“温床”,它能让学子们沉睡,也能让他们茁壮成长。历经大学校园生活洗礼的毕业生们无不感慨道:大学时光美好无比。回味大学生活的点滴顿觉心头 甘甜,而前瞻毕业之路却又深感迷茫。基督徒毕业生们或许不会因工作的穷途末路而困惑,却会纠结在“信仰和事奉”之间——特别对于参与大学校园团契的基督徒 们。毕业不但意味着从“学业”到“事业”的转折,也意味着从“团契生活”到“教会生活”的转变(也有些信徒加入毕业生团契)。信徒毕业后往往会出现许多信 仰的问题,笔者称它为“毕业综合症”,基本症状有三点,兹述如下:

①、信徒在大学团契信仰和事奉非常“热心”,毕业后却异常“冷淡”;②、信徒习惯了大学团契的生活而无法适应教会生活,毕业后难以融入教会,故此寻找不到自己在教会服侍的岗位;③、信徒参与工作后失去正常的个人灵修生活。

这三个现象互相关联,彼此影响。面对此等偏离“古道”的普遍情况,我们当如何面对和解决?时代在改变,圣徒面对试探的形式也随之改变,然而每个时代的信徒面对试探的本质却换汤不换药。我们若追忆圣经中的古圣先贤们就可寻到得胜“毕业综合症”之良药。

1、但以理——重寻古道的圣徒
以色列人曾因离弃耶和华、不遵守神的律法、拜假神而遭受亡国,直至被掳巴比伦。在异族他乡为奴的以色列人失去了登锡安山、上到耶路撒冷敬拜的生活。然而,当神的选民随从世界朝拜那巴比伦王所立之金像时,但以理却一日三次,双膝跪在神的面前,祷告感谢,与素常一样(但6:10)。借此我们可反思两点内容:第一、变动的聚会场所,不变的灵修生活。 聚会点虽改变(从以色列被掳到巴比伦,后波斯帝国执政),但以理却照旧保持正常的灵修生活——这是他在不同环境都能保持成功信仰的秘诀之一。毕业后的基督 徒虽从“团契”到“教会”,但个人灵修须要努力维持,否则会被“巴比伦、波斯”的潮流和文化所同化,出现信仰妥协,灵命倒退如流的可悲境况;更何况,我们 现在的环境远不及但以理当时所遭受的。第二、在变动的文化处境中持守不变的信仰准则。 信徒易在社会文化的熏陶下(单位同事、公司文化、职场潜规则),信仰渐趋变质,开始随波逐流、妥协信仰。不同文化有不同文化的诱惑力,不同事业也有不同的 诱惑力。若要抵挡千变万化的诱惑,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持守不变的真理。但以理并没有因巴比伦王“禁止朝拜他神”的命令而妥协信仰,反而一日三次照常祷告。但 以理经历了巴比伦和波斯两大帝国的先后统治,每个帝国有其文化和宗教,然而他却立足古道,持守信仰,实在是我们效法的榜样。

2、尼希米——重修祭坛的圣徒
尼希米也是身处被掳时期的以色列人。以色列人曾三次被掳,也曾三次归回故土。先后由“所罗巴伯”、“以斯拉”、“尼希米”带领归回,三人先后掀起“归回”的复兴浪潮。基督徒可从中得到许多启发——如何归回起初的“火热”?

尼希米得知故乡耶路撒冷城墙毁坏的光景后(尼1:3),就坐下哭泣,悲哀几日,在天上的神面前禁食祈祷(尼1:4),于是上书波斯王,请求回国修建城墙(尼2章)。在神的恩待下,尼希米获准回国,并且计划重建城墙的工作。安立门扇、修筑城墙岂是易事,更何况这其中的阻挡和敌对(4章、6章)从未间断,但尼希米不气馁,且靠着大而可畏、守约施慈爱的耶和华完全得胜。

从中我们也可得到两点启发:第一、事工会变,事奉不变。 许多基督徒在大学校园参与事工很开心,然而回到教会却失去热心,于是抱怨教会的生活不适合他们。尼希米却非如此,他从波斯的禾场回到犹大的故土,并没有因 为事工地点改变而冷淡或不适应。事工虽改变,事奉却始终如故——他为耶和华持续大发热心。尼希米纵然受许多挫折,却从未灰心。他原本可在波斯帝国享受波斯 国王的厚待,但他却毅然前往困难重重的犹大国参与事工。信徒在这方面,当多多思考尼希米事奉的榜样,他不是挑选事工,而是为了事奉。第二、感觉会变,感动不变。 信仰的感觉会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然而信仰所带出的感动却并非一时。我们所描述的信徒,所谓在大学团契“火热”,毕业后“冷淡”,这都是在描述他们对信仰 的“感觉”而非“感动”。“感觉”是普通的宗教情操,“感动”是信仰的生命。毕业前感觉信仰比较好(给大学生活增添许多色彩,适合大学生活),毕业后感觉 信仰无益(信仰成为生活的束缚,不适合工作生活),所以才会出现此等现象。对此我们要反思我们信仰的实质。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信徒是有生命品质的信徒; 一个在时间中颠簸不平的信徒,根基已然不稳固。让我们跟随尼希米的脚踪重修祭坛——持守信仰的实质(身处异乡,却追想锡安——持续的感动),彰显信仰的行 为(为了神的国度,起身归回重建——火热的事奉)。愿普世信徒委身基督,不是为己的感受,不是为己的适应,而是为神的国度。尼希米的工作纵然充满困难和挑 战,但归回重建的心却矢志不渝;基督徒们归回之路也非常艰苦,需要舍弃许多爱好、享受,攻克自身欲望。但为神国度的缘故,我们理当摆上,重拾起初那颗火热 之心和事奉之情。

3、以斯拉——再寻复兴的圣徒
归回的复兴之路在三个带领者之下打响口号,以斯拉的工作显得最为紧要。复兴的表现不是“圣殿重建”,也非“城墙重建”,而是“圣民重建”。因为复兴不是外在 的氛围,而是内在的生命。以斯拉带领以色列归回的基本工作就是“认罪祷告、圣殿崇拜、洁净百姓”,更重要的就是“教导律法”。复兴绝对离不开对神话语的渴 慕。若想重寻信仰的热心,一定要努力追求真理。以斯拉在众人面前清楚讲解律法,这标志着复兴的到来。基督徒若要归回古道,只有一个途径——回到神的话语 里,沐浴在真理里。

笔 者认为在灵性低潮的状况中,只有寻求神话语而带来的满足方可解决问题,绝不是寻找一种所谓的“感觉”,因为感觉会变。只有真理的带领、真道的光照、圣灵的 充满才能促进我们灵命的复苏。不听道的生活和不读经的生活是枯干的生活,若想追求灵命的增长,渴慕神话语是复兴的不二之法。

4、定位自己的事奉——亚伯、挪亚、约瑟、以斯帖、路得
每 个信徒都须要事奉,但不一定都有事工。事工是有形的教会工作,而事奉是无形的信仰彰显。有事工的人不一定在事奉,在事奉的人会寻找事工。如何才能称之为 “事奉”?是否局限在教会或团契之内?绝非如此。事奉是内在的敬拜,是信仰的基本表现。保罗劝勉我们要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接着他说:“这样的事奉,乃 是理所当然的。”(罗12:1) 可见事奉就是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为神而活的工作就是“圣工”。教会的工作不一定都是“圣工”,社会的工作也未必都“属世”。圣俗之分的界限不在 乎“工作”的本身,而在乎“作工者”的身份。亚伯是牧养者(农民),挪亚是造方舟者(木匠),约瑟是埃及的宰相,而以斯帖是波斯皇后(官场人士),路得是 拿俄米的好媳妇(普通家庭妇女)。这五人的身份,既非教会同工,更非牧师传道,然而却成为历史历代基督徒事奉的效法榜样。故此,若非上帝特殊呼召,信徒定 位事奉的基本原则就是“在原有的岗位上开展自己的事奉生涯”——家庭、单位、公司、工厂、学校、医院、社区……是否代表信徒不须参与教会事工呢?也非如 此。许多信徒以“为神工作就是圣工”的道理为借口拒绝参与教会的工作,这是非常狡猾的辩驳。一个信徒若连教会事工的需求都看不见(不参与),怎能视社会的 工作为圣工?教会事工是信徒当尽的职责和义务。保罗认为信徒当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弗4:12),所以每个信徒不但要有固定的聚会点,且要委身在其中,与教会弟兄姊妹一同建立基督的身体。

圣 经中的古圣先贤给我们带来如此宝贵的见证,我们若追随他们的脚踪,便可归回古道,重修祭坛,再寻复兴。在软弱中得着刚强,学效但以理立足古道——敬虔生 活,心怀感动;在迷失中重寻方向,学效尼希米重修祭坛——事奉之心,舍己付出;在低潮中再掀复兴,学效以斯拉归回圣道——忠于圣经,高举真理。

看了上面的文章我不知道你是否有一点点感觉到亏欠,我们是否在一点点的靠近世俗,靠近肉体,靠近自己,而远离了教会,远离的服侍,远离了神,不希望我们就如此下去,被社会所吞噬,这不正是魔鬼所希望的吗?以此文共勉。

[轉貼自瑞安牧区慕光教会微信]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