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25, 2014

許爸家書:全球家人同行預備會----建立神的家

家書  5/25/2014               

86人從世界各地來到聖地以色列,是一群列國“家人同行”較資深的夥伴,其中也有些新面孔;再加上當地的猶太信徒領袖,及阿拉伯信徒領袖,一共將近100人。從機場到旅館,三天待在一個小廳裡,上午,下午,晚上,聚在一起,敬拜,禱告,分享,彼此認識。我深入認識的約有45人,知道名字,但還不頂熟的約有15人,剩下的30-40人就相當不認識了。這次來的目的是為今年1110-13日在耶路撒冷的全球回家(Global Gathering)作預備。 怎麼預備?仍不外乎兩個要項:(1)看神怎樣把我們織在一起,建立全球屬神的家。(2)同心尋求神的面,啟示祂在這末世的心意。

服事主的人都很忙,但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看見,就是為了滿足天父的心,願意放下手邊的事工,付上時間,金錢,家庭等代價,去響應神的召喚。代價是不小:在一個房間裡待上三天,結束後就紛紛搭機回國去了;所看到的聖地風光,就只從機場到住處,再從住處到機場,如此而已。自己負責一切的費用,還資助有需要的家人,並奉獻給當地的阿拉伯事工。但心中有一股順服神的喜悅。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神正在全球建立祂的家,為自己在地上預備安息的居所。這些人明白天父的渴望,所以他們說,“父啊,我來了。”他們深信,要緊的是有這樣的心,而不一定在乎人多。神可以在過去因十個義人而不降災與所多瑪,俄摩拉,也可以在今天用關鍵的少數,翻轉屬靈的空氣,改變地上的國情,甚至扭轉世局。因為靈界指揮自然界,正如約阿斯在以利沙房子裡所做的,決定了以色列戰役的勝負(王下1315-19)。這真理聖經已有,20年來從加拿大開始的實驗,果效也歷歷在目,所以我們憑信心,多年來持續地用箭打地,一起呼求,催生,不歇息,也讓上帝不歇息;直到撒但敗退,神的旨意成就,列國進入命定。

施洗約翰及主耶穌一開始傳的就不是“得救的福音”,而是“天國的福音”(太32417)。神的國是祂掌權的地方,祂是王。祂也是我們的父,祂在建立家(Family),祂要得到一個合祂安居的家園(Home)(弗219315)。祂渴望與我們同住(賽661-2),祂名稱為以馬內利(太123)。所以我們付代價來相聚,不是談自己的事工,因為更重要的是爸爸,是家人,不是我。所以我們一起用餐,交談,鼓勵,扶持;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安慰,一同關懷,一起擁抱;還照了不少照片,每一張臉孔的背後都有許多的故事,有痛苦,也有喜樂。你問,到底我們做了什麼?沒做什麼,只是讓爸爸看著我們,笑呵呵,心得滿足,這就是了----是在建立爸爸的家,那麼一切全值得了。我越來越發現是人的神學把神的事弄複雜了,其實神的事很單純,成為家,合一,相愛,我們轉變成孩子,就帶來祂的同在。但建立家也有挑戰:既然是家,就要學習適應;信任,立約,委身;不批評,也不聽別人的批評;不互相攻擊,要學習分辨;學習不被冒犯,進而能家和萬事興,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那麼陰間的權勢就不能勝過教會。

當神的家被建立,大兒子,小兒子都回到父家,同享豐宴;甚至連媳婦,女婿,孫子,孫女都帶回來了! 在家中有接納,有和好;人的心可以敞開,世代的仇恨與傷害得到醫治;神的家建立,神的國降臨,神國的政府成立;權柄恢復,黑暗逃遁,牢房被打開,光照進來;捆在世代中的恥辱得解脫,然後一個個,一國國被釋放,成為別人的祝福。這是福音---不是得救的福音,是天國的福音;不是將來,是現在;就在眼前,就在身邊!神的榮耀在彰顯,我們所求的在實現。因此我們滿口喜笑,滿舌歡呼!啊,天國好像一粒芥菜種,種在田裡,長大成樹,飛鳥來宿在其中 (1331-32)!沙漠中的綠洲一片片在闊大,接連。我們祝福香港的回家,台灣的回家,馬來西亞的回家,日本的回家,耶路撒冷的回家,並且預祝中國天安門的回家!沒有一個國家能單搶匹馬,我們彼此需要;光有一己的教會還不夠,我們還需要家,需要父老同行,使眾孤兒變兒女,兒女成為父母,然後能看見全地的改變。我們有任務:藉著家人同行調換屬靈的氛圍,讓神的家建立使孤兒的心得到醫治。11月全球的家人同行,要使全世界這個最大的孤兒院轉化成為天父的家!我們從各國來,所委身的,正是在此。

這次預備會中最感人的是中國信徒分享他們所經歷過的苦難,我們都哭了。日本代表掏心掏肺地為過去國家對東南亞各國所犯的罪行認罪,我們深深受感動。德國也向以色列人懇切地認罪....我們同站,彼此饒恕,一一將他們從世代的恥辱中拉拔出來。中國代表站成一直排,然後人人一手挽著猶太人,一手挽著阿拉伯人,就像中國的“中”字一般。剩下還有空位的,就請其它國家的代表補上,然後三排並肩挽著手往前行,象徵過去世代的仇恨,如今在神的家中化解為合一,也產生出力量。

合一使我們成為家,而家正是神從亞當起,到舊約以色列,直到這末世所一直在尋找的。當家被建立,就沒有任何黑暗的勢力能勝過我們!家何等重要,它與個人及國度都息息相關。中文的“國家”就是“國”與“家”兩個字的結合!沒有家能有國嗎?又說,“家破人亡”,人能沒有家嗎?還有一個我們常用的字,就是“大家”。家,真的是每個人心中最深處的渴望啊---“我的家庭真可愛,整潔美麗又安康,姐妹兄弟都和氣,父母也慈祥...。”而撒但在全地的陰謀正是要破壞家,破壞男女的正常,破壞兩代的關係。但神正在恢復,用關鍵的少數,憑信心順服,回應呼召,同心,同行,同站立;不再為自己,以至於在這黑暗的大地顯出光來。時候已到,當我們合一,列國同站,德國與日本被恢復,以撒與以實馬利手拉手,人們眼睛上的帕子將被除去,他們將看見是天父差了主來(約1721)。因著家的建立,神國的政府成立,末世的福音還會廣傳,地上的列國還要轉化。

1110-13日,列國即將來到耶路撒冷這大君王的京城敬拜祂,看祂,聽祂。一切都關乎祂,在於祂。而我們這群屬神的兒女,則定意衝破一切的阻隔,手拉手,心連心地與列國同站,與世代同行。我們已感受到天父的喜悅,至於結果如何,我們全交給祂。生產的過程談何容易,但就是在火中,水中,獅子坑中,主已經應許與我們同在,我們會看見奇妙的主忽然行事,事就忽然成就。能活在今天,與神在建家,建國上有份,我們是何等有幸!我們選擇繼續用信心的眼光看那肉眼所看不見,卻是真實的。那是什麼?就是:國可一日而生,民能一日而產(賽668)。是因為神的信實,不是因為我們有任何本事。是祂為自己名的緣故,終會得勝。

(後記):  回程的飛機好幾次遇氣流,有厲害的顛簸,但我不大在意,心想:又一次順服,擺上,見主面我能更坦然,毫無遺憾。What have we been doing? Building His familyhow excitingLet kingdom of self go, and Kingdom of God come! 11個多小時後飛機到家了。晚上,一覺睡醒,毫無時差,又是嶄新的一天。一生能有多少個今天呢?好好珍惜每一個現在(present)為主活吧。用短暫的現在去換永恆,太值得了! Life is a giftno wonder it's called thepresent....主啊,我願袮來。

Friday, May 23, 2014

处境中宣讲古旧常新的福音[1]


下文转自教会杂志  https://www.churchchina.org/no140509
补充阅读  Tim Keller's  "Deconstructing Defeater Beliefs"


为什么要处境化?
处境化是一个很大的主题。我们既需要努力把福音的宣讲带入个人的内在动机,也需要考虑如何把福音带入整个族群、整个文化,这就是处境化要解决的问 题。一个人在钱财使用上吝啬,人们会认为他小气贪财,可是如果整个文化是贪财和物质主义的,人们反而会对这个贪婪视而不见。这就是“鱼在水中不知水”。到 别的国家旅行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显出文化的不同,帮助我们敏锐于自己的文化;如果总是留在单一的文化里,对自己的文化的感受就会慢慢麻木。福音必须跟文 化对话,尤其是我们所处的特定文化。进一步说,每个文化都有自身特别显露出的罪,福音一定要跟我们所处文化中的罪对话,并且帮助会众看到我们的文化唯一的 盼望是耶稣基督;而且,我们一定要用当地文化的语言把福音展现出来。这些就是所谓的处境化。
为什么要讲处境化呢?处境化是一种技能,帮你学习怎么能够使福音跟这个文化对话。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搬到城市,每个城市都是多文化的。如果你在 城市里做牧养,你是在一些文化处境中牧养,而这些文化大多数不是你自己熟悉的文化。城市的文化非常复杂。举例来说,多年前我去英国伦敦教导当地的教会如何 传福音,我问那里的牧师:通常你的非基督徒邻舍最反对福音的什么?他回答道:你问的是哪一种人?他把非基督徒邻舍基本上归为两类,一类是印度人和巴基斯坦 人,还有一类是传统的英国白人,他说这两种人的文化是完全不一样的。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特别注重道德和家庭,强调要对家人好,要做好儿子、好女儿、好丈 夫、好妻子、好妈妈;而欧洲文化非常个人主义,强调要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认为这样才能够得到自我尊重的喜乐。所以,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跟传统的英国人用 不同的方式反对基督教的福音: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说你们基督教不够道德,没有谈如何做一个更好的人,传统的英国白人就说你们基督教太谈道德了。所以当地的 牧师就问我,你可不可以教我怎么浓缩福音的信息,两边都可以讲。我就说不可能,也做不到。我不认为有一个完全相同的传福音方式可以适合任何族群,你一定要 处境化。
下面我会先给处境化定义,然后我会解释为什么我们需要处境化,也给出一些处境化的实际方法,最后我会阐明福音本身能如何装备我们处境化。


处境化符合圣经
今天很多人反感处境化,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妥协的福音,他们误以为处境化就是只讲当地人想听的东西。其实,处境化是以圣经的答案回应当地的问题,是在 当地人的时间空间里,用他们的语言,他们的表达方式,他们能够懂得的方式来宣讲福音。处境化也应该有一些辩证,使当地人听了这个辩证感受到能力——他们听 完了可能不认同,可是他们被刺激到了。比如,你想要论证为什么基督教是真的,当地人听完以后虽然还是硬着心不承认,但他确实感受到了其中的能力——这就是 你做到了处境化。处境化绝对是提供圣经的真理,并且清晰和有能力地把它展现出来。
举一个圣经的例子,我们看哥林多前书1:22-25“犹太人是要神迹,希腊人是求智慧;我们却是传钉十架的基督。在犹太人为绊脚石,在外邦人为愚 拙,但在那蒙召的,无论是犹太人、希腊人,基督总为神的能力,神的智慧。因神的愚拙总比人智慧,神的软弱总比人强壮。”就此我分享三点。第一,保罗在这里 很清楚地说有犹太文化和希腊文化。每种文化都有它的价值观,希腊文化认为有价值的是哲学,是哲理和理性,他们会假设一些问题去思考。可是犹太人强调结果, 他们不会讲太多哲理的辩论,他们只问什么是正当的、正确的生活,他们强调的是实际智慧,是可以从生活中展现出来的智慧。所以说希腊人求智慧,犹太人求能 力。我们可以看到保罗如何清楚地认识到这两种文化的不同。
第二,保罗同时用不同的方式挑战这些文化。希腊人强调要做一个有理性的人,他们看不起只有感性的人,而是认为有清楚的哲理思想,通过哲学、艺术方面 的追求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好人。保罗挑战说,希腊人把哲学当成偶像,这样只是高举学术、知识,好像有学问的人才能得救,这是不对的,救恩是单单信靠十字架上 的耶稣基督。这样向希腊人传福音,希腊人会认为很愚蠢,没有智慧,但保罗传的福音不是靠智慧得救的福音,他也用这个方式挑战希腊人,告诉他们真正要追求的 是对主耶稣的信心,而不是哲学的猜测。保罗也跟犹太人对话,犹太人希望在今世能做些什么,保罗却要他们看一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救主。不是一个政治性的弥 赛亚,相反是一个很软弱、虚己的弥赛亚——为我们死在十字架上的弥赛亚,这对犹太人来说是软弱的。所以,十字架同时挑战了希腊文化和犹太文化,对希腊人而 言这个十字架太愚蠢了,对犹太人而言这个十字架太软弱了。但保罗说,你们把自己文化的价值摆在第一,你们的答案才是错的。
第三,接下来保罗话锋一转:犹太人跟希腊人成为基督徒的时候,他们会发现耶稣才是真智慧,耶稣才是神的能力。保罗挑战了两个文化价值观的错误,可是 好像又肯定了某个东西。他说希腊人你追求智慧很好,可是只有在耶稣基督里才能找到真正的智慧,犹太人你们追求神的能力也很好,可是在耶稣基督里才能找到真 正的能力。所以你看,很巧妙,他同时挑战文化又肯定文化。
十字架为什么是真正的神的智慧呢?神是圣洁的,可是神也是慈爱的;神是公义的,他没有办法原谅你的罪,可是他又是慈爱的,他要原谅你的罪。所以,神 如何做既满足了他的公义惩罚罪,又满足了他的慈爱爱我们这些罪人呢?十字架就是答案,在十字架上耶稣为我们的罪而死。所以保罗在罗马书中讲耶稣不仅是公义 者也是称义者,他不是要在公义或慈爱中间选一个,而是因为十字架的缘故同时公义而慈爱。这才是终极智慧。你看多么美妙!所以保罗对希腊人说这个才是真智 慧,比你的哲学高明多了。
保罗又跟犹太人说:你要能力吗?你要一个得胜的弥赛亚战胜他的敌人吗?你认为他死在十字架上是一个软弱的失败者吗?不!十字架才真正彰显了神的能 力。如果耶稣真的是一个政治领袖,他兴起一个军队,他唯一战胜的敌人顶多是罗马人。可是他上了十字架,他为我们的罪而死,他把罪和死亡这真正的两大敌人战 胜了。保罗跟犹太人说这才是真正的能力。这个就是处境化。所以,我们看到保罗用福音同时挑战也肯定不同的文化,他不是用同一个方法跟不同的文化讲福音。如 果我们仔细读使徒行传(如徒13-17章),你会发现保罗传福音的方式与内容从来不是一模一样的,有时他跟犹太人讲,有时他跟哲学家讲,有时他跟异教的平 民讲,方式各不相同。处境化绝对是合乎圣经的。


处境化是不可避免的
同时,处境化也是不可避免的。每个文化都有它的不同之处,比如我们有不同的语言。当你用当地的语言来讲福音的时候,其实你已经在跟当地的文化对话 了。当你讲道举例的时候,有时会众听到你举的例子会觉得很亲切,可以回味,有时却摸不着头脑。所以,你所举的例子一定要处境化才是有效的讲道。还比如幽 默、我们展现情感的方式,甚至是做一件事情要用的时间。西方人整体来讲缺少耐心,在美国也常常会有基督教大会,他们会跟主讲说你只能讲十八分钟,其他不是 主讲的能讲八九分钟,可是中国人可以静静地听我一个半小时的讲道。所以当你去不同的地方讲道,你需要先决定到底要讲多久,这个决定就是处境化的决定。
需要根据文化的特点,来将传福音的方式处境化。在一种文化中有效地说服人的方式,不见得适合于别的文化。有些文化喜欢理性的思考,有很多哲理,可以 通过辩论的方式来说服他们。如果你有一个很好的逻辑论证,他们会容易理解,例如鲁益师(C. S. Lewis)写的《返璞归真》可能会对他们很有帮助。但这种方式对于现在的美国人,可能就不适合,他们看鲁益师在书中这样论证下来,会觉得太冗长了,很不 习惯。有些文化比较强调实际经验,说服他们的方式是要有一种智慧的经历,使他们听了就明白。在亚洲的文化里,我的理解是,佛教比较强调冥想,所以有点类似 于希腊人,而儒家强调实际,所以有点像犹太人。这是文化上的差异,说服不同文化的人其方式也应该不同。
当你跟不同的人讲福音的时候,已经是在处境化了。你在自己所在的教会长大,你学习传福音的方式是当地文化的,你习惯了这个方式,并且觉得这个才是真 福音,但当你搬到新的城市,你认识了一群陌生人,你想把福音传给他们,但你觉得还是用以前的传福音方式才对。其实,它本身就已经是处境化的福音,你现在需 要重新处境化,你必须用当地文化能够明白的新的方式传讲福音。
处境化是合乎圣经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不过我也要提醒你,如果你太过于与当地文化妥协的时候,比如你只是讲他们喜欢听的,为了让他们喜欢你,那么你 确实是妥协了福音,让当地文化阻挡了福音的内容。可是,另一方面,如果你不愿意处境化,认为“我的福音”才是那纯正的福音,那么你也是用自己的文化阻挡了 福音的内容。所以,不管你有没有处境化,你都可能已经拦阻了福音;而当我们常常去思考该如何把福音处境化的时候,反而会帮助我们更认识福音的内容。
下面我将通过一些例子,分享处境化的方法和原则:第一,如何预备处境化;第二,两个主要的策略;第三,处境化的两个工具。

如何预备处境化
如今的世界越来越城市化,人们的流动性因此也越来越强,教会领袖们感到自己身边的人一直在不断地变化,因此愈加发现需要把福音处境化。在预备处境化的过程中,要学习其他人,学习他们的文化。具体应当怎么做呢?有两个方式:一个是外在的方式,一个是内在的方式。
外在的方式是指通过阅读学习不同的文化。我牧养的第一个教会在美国南部的弗吉尼亚州。美国南北方的文化不太一样,我是北方来的,当地 人就叫我“扬基佬”——美国以外的人认为所有美国人都是“扬基佬”,但实际上美国南方人认为北方人才是“扬基佬”。这是非常复杂的。当我搬到弗吉尼亚州的 时候,我马上发现这里的文化是不同的。后来我又发现因为当初是南方打输了南北战争,所以他们对南北战争反而印象更深,我们教会一些老一辈的人对于南北战争 的许多战役都如数家珍。而且当时美国强调种族联合(就是要把白人黑人都聚集在一起,此前是强迫地分开),对整个文化的影响都很大。所以我为了了解当地的文 化,很快就开始读有关弗吉尼亚州的书,特别是努力了解南北战争和民权运动。二十年后我搬到了纽约,我不是纽约人,为了明白纽约的文化还是看了很多书,有些 书是关于社会分层的,就是透过社会学的方式认识纽约,但我读的书多半不是学术研究,而是用故事来表达纽约人的生活方式,我觉得有时候这些书对我帮助更大。
这些属于对一个文化外在的学习,但我认为更好的认识不同文化的方式是内在的学习,就是花时间跟当地人在一起。举两个例子,当我搬到弗 吉尼亚州的时候,我们那个小镇上没有一个专业的辅导者,全镇的人不管谁有问题都来找镇上的牧师,就是我。我当时也不过二十五六岁,却要解答许多人诸如婚姻 问题、家庭纷争之类的问题。回想那个时候的经历,虽然这带给我很大的压力和张力,但也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我更认识了他们的文化——他们表达的方式与我完全 不同,可是我就借着这机会专心地听和学。后来我搬到纽约市的时候,是另外一种经历。纽约人非常热情,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不拐弯,绝对不害羞。我到纽约植 堂时开始讲道,挑战基督徒把非信徒也带来教会。通常人们来到某个教会,如果不喜欢听这个牧师讲道,下次不来就行了;但纽约人不是这样,纽约人听完了道,有 不满意的地方会来找你,要跟你谈谈你讲的道有多么糟糕。所以每个礼拜天,都会有大概二十多人要和我谈,我得跟他们预约:“要跟我谈我哪里糟糕,你礼拜一 来、你礼拜二来……”有时候我会找附近的一个小馆,然后一整天坐在那里,和不同的人谈,以至于这个小馆的老板开始跟我要租金了。但是我就耐心地听,他们给 我的资讯超越任何书本可以给我的。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当你参与到你要服事的人群当中,他们的问题一直在你的脑海里面,而在你在读圣经预备讲道的时候,你会发现圣经自己会提问和解答你 头脑里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圣经是神的话,是无限量地丰富和深刻的,任何一段经文不可能看一次就全部都懂了,每一段经文都是非常地丰富。当我查考圣经时,我 突然发现这些经文有很好的答案回答他们留在我脑海中的这些问题,很多是我原来思想不到的,因为我本身没有这些问题。当然,不是说我现在看到的这些问题推翻 了我之前对经文的理解。二十年前弗吉尼亚人讲给我的问题,和今天纽约人讲给我的问题,同时在我脑袋里面。我现在对这段经文的认识跟二十年前的认识并没有冲 突,不但没有,反而因为这些不同文化的挑战,使我对这段经文的理解更丰富了。

两个处境化的策略
这两个处境化的策略是相辅相成的。第一,是找出不同文化中的故事(storyline)。希腊人的文化和犹太人的文化都有它的故事。 一个故事通常是展现一个问题,然后解决这个问题。希腊人认为真正的问题是没有智慧,如果人可以找到宇宙的意义,那就成功了;而犹太人认为生命的问题不是这 样的,因此也有不同的答案。每个文化都有它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有它的问题和答案。第二是同时肯定和挑战文化,并把答案引向耶稣基督。可以 说,处境化的核心就是找出你要服事的这个地区的文化的故事是什么,挑战这个故事,然后显明这个故事最好的结局是耶稣基督。这是保罗对犹太人和希腊人的做 法,他找出了他们的故事,他也肯定说追求智慧或能力本身不是不好,但是他辩明只有耶稣基督才是这个故事最好的结局,如果你做到这一点就成功地处境化了。
我再举几个例子。当基督教兴起的时候,罗马帝国的文化是很强大的文化,那时候的许多诗人、哲学家、艺术家从世俗上讲都有辉煌的成就。可是基督教却在 那个环境中兴起,在两百年内把这些都取代了,这是怎么发生的呢?希腊人相信宇宙的背后有一些准则、一个道德秩序是需要遵守的(他们不是相对主义者),而这 些准则和秩序需要用心追寻。希腊人认为透过冥想、哲理、分析可以找到这个秩序——主要是通过哲学。在你找到这个秩序后,你只要使你的生活符合这个秩序就好 了。比如希腊的斯多葛派,他们认为人要控制自己的情感,按照秩序生活,这样才是好的生活。希腊人用很多希腊的名词表达这个道德秩序,比如希腊语 logos,中文翻译成“道”。而约翰福音1章的开场白就是“太初有道”,约翰明白“道”这个字的背后有希腊哲学和罗马哲学,可是约翰故意选择用这个字。 所以,约翰的意思是,如同希腊、罗马文化所认为的,确实“太初有道”,宇宙的背后确实有个道,而且整个宇宙都是因为道被创造的。在这方面,似乎约翰讲的跟 希腊人、罗马人一模一样,可是接下来约翰说,这个“道”不是一些哲理的原则、概念,这道是个人,是个有神性的人——耶稣基督!而且这个有神性的人耶稣基督 竟然是可以通过人关系性的相交来认识的。当这些异教的哲学家听到基督教说确实有“道”,可是“道”是个人,他们就觉得这个太愚蠢了,但是这其实是个非常聪 明的处境化,而且这是真理。
希腊人强调的“道”只有哲学家、有学问的人才会知道,那么你只有通过哲学家式的学术探讨,才能做一个真正的“好人”。相反,如果“道”是耶稣基督, 是神的儿子,世界都是藉他而造,而且你可以跟他直接有个人人格性的关系,那么这个“道”就是大家都可以拥有的,不管你有没有受过教育,是社会上层还是下 层。这个处境化的真理带来的冲击是可以改变文化的。约翰肯定了希腊人、罗马人所追寻的,可是也强调惟有通过耶稣基督才能真正得到他们所追寻的答案,而且, 如果这宇宙背后真正的动力不是一个抽象的哲理而是一个人,人的重要性也显出来了。这也是西方社会发展人权、认为每个人都当受到尊敬的原因。约翰福音1章是 一个完美的处境化的表达,它刻意用这个社会中大家都明白的词,一方面肯定、一方面也挑战文化,然后揭示出终极答案就是耶稣基督。
我们知道圣经中有很多真理,要量化可能有几百几千条,如果有人问你圣经教导了些什么,你只能一件一件慢慢讲,并且你会想该选择什么先讲。当然,最后 你需要把圣经全部的真理都表现出来,可是当你处境化地进入一个文化想要帮助他们的时候,你要决定首先强调哪些真理。我观察到,从前儒家思想导致整个中国文 化强调要非常努力地工作,而现在中国文化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资本主义也强调要花心思工作,再结合西方的个人主义,导致现在每个中国人都愿意花很多时 间精力去赚钱;我发现中国人一直很累,很难找到真正的休息。圣经中很多处讲到安息,比如希伯来书的作者强调在耶稣基督里我们能够有一个更深的安息,这当然 不只是肉体的休息,福音给你的安息是心灵里面的安息。你可能在工作中非常辛苦,但如果你这么努力是为了证明给你的家人看你很厉害,或者是为了证明给社会看 你是个有用的人,其实你不只是在做一个能养家糊口的工作,你还在做一个“属灵的”工作。因为当你想要用工作证明自己的时候,其实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拯救自 己。
在1980年代有一个美国电影叫《烈火战车》,讲的是在奥运比赛中发生的一个故事。奥运会赛场上有两个选手参加赛跑,一个是基督徒,一个是非基督 徒。基督徒说他越跑越喜乐,那个非基督徒也花时间训练,可是跑得很辛苦,而且没有喜乐。电影中,有一个人问他说:“你为什么觉得背负重担?”他说:“在比 赛鸣枪之后,我只有十秒钟证明我的价值。”从外表看来,他们都在跑,都追求跑得更快,可是这个非基督徒觉得如果他不赢金牌,在世上就没有存在的价值——这 就是在你的日常工作表面之下的另外一个“属灵的”工作,这个工作你不懂得放下的话,就算你去度假还是会累。那么,基督教该怎么揭露这个文化的问题,并跟这 个问题对话呢?也许是要多强调耶稣基督如何是使人安息的主。
我再讲一个例子。今天的世界尤其是年轻的一代都比较喜欢科幻小说。《魔戒》的作者托尔金是一位基督徒,他写了一篇散文,解释为什么这些科幻小说很重 要。他在这篇散文里有一个很有趣的讨论,他说这些科幻小说、奇异故事为什么会吸引我们呢?第一,我们梦想可以跳出死亡的掌握,追求能够超越时间,我们向往 其他有智慧的可是又不是地球人的生物。他接着说,如果一个人特别喜欢科幻小说或者神话,你可以告诉他:耶稣真的复活了,以死里复活显明是神的儿子,你相信 他,你会实现所向往的科幻小说中的那些梦想。你确实会超越你的时间,你会跳出地球到另外一个境界,你会见到非地球人,你会享受永恒的慈爱,你会终极地看到 善战胜恶。我们今天的科幻小说只是小说,而基督成就的这些都是真实的。

处境化的两个工具
第一个工具,就是智慧。哥林多前书9章说,我们除了福音以外不要给人绊脚石。福音确实有很多内容会让人不喜欢,可是不要以为福音有些 内容会得罪人我们就不敢讲,我们一定要把这些呈现给人。可是有些时候基督徒会得罪人不是因为福音得罪人,是我们自己得罪人。所以处境化就是说,我们要警醒 自己,不要用非福音的绊脚石使别人绊倒。比如有一些牧师喜欢讲政治,当然他们也许真的很关心这些政治,可是有时候你的政治观会得罪一些跟你政治观不同的 人;所以你得罪他,但不是因为福音本身的缘故得罪他。有些牧师喜欢讲笑话,可是你要小心,要知道幽默永远都有可能得罪某些人,所以你幽默的时候要非常小 心。一个好的处境化的福音要除掉不必要的绊脚石。福音的内容是绊脚石的话,你持守,其他的属于你自己的绊脚石,你拿掉。
第二个工具,就是你需要认出每种文化里的普遍恩典和罪。就普遍恩典的观念来看,非信徒也会稍稍表达一些神的智慧,会显出一些良善之 处,这些良善或多或少彰显了一些圣经的真理。但同时,每个文化都有很多罪。所以,你若想认识一个不同的文化,需要赶快去寻找这个文化里有哪些普遍恩典可以 反射到的圣经真理,也找到那些你要说服他们接受的、他们本来不喜欢的圣经教导。你的论证先开始于在普遍恩典之下这个文化中那些跟圣经有共鸣的地方,然后你 再把他们不喜欢的真理连接起来:说你既然接受这个为什么不接受那个?所以你的辩论方式是把他们从他们认为是对的地方,带到他们认为是错的地方。
举一个例子,鲁益师说西方人很个人主义,反权柄,所以任何对他们有权柄的人、能审判他们的人,他们就很反感。所以西方人很想追求一位有爱的神,当你 强调神是慈爱的,他们就很容易接纳,可是当你讲到神是审判者,他们就不接纳。他们尤其厌烦你讲神的愤怒,他们不接受一个对他们的罪愤怒的神。对此,鲁益师 讲到,如果你是做父母的,你看你孩子做了一个非常错误的破坏性的事情,如果你是真的爱你的小孩,你一定会对他们发怒;你不生气表明你不是真正爱他,对他没 有用心。同样,如果你真想要一个慈爱的神,那你就一定要接受这个神是会对罪发怒气的,是公义的神。
我再举一个例子。现在西方人很不能接受圣经是绝对的权威,只接受圣经是有智慧的话语,所以他们看圣经只喜欢看自己认同的地方。他们很讨厌会有一个绝 对的权威是在他们之上的,所以你说圣经是无误的,是有绝对权威的,他们不能接受。但是,他们仍然盼望有一位慈爱的神,先强调我们可以跟神有亲密的关系,他 们会很容易接受。比如我会说:你喜欢跟神成为好朋友吗?你喜欢跟神有亲密的关系吗?然后,我邀请他们一起看圣经。圣经里有些话你喜欢看就常常看,不喜欢看 的就完全不管——那我有一个问题,如果这样神有什么机会能够讲一句你不喜欢的话?圣经都是神的话,如果你不喜欢的你就不看,只看你喜欢的,其实你是在重新 塑造一个你自己想要的神,这个神是你的创造,不是真正的神。多年前我做过一次婚姻辅导,我问那对夫妻:“你们在什么情况下会吵架?”他们的回答是:“我们 从来不吵架。”那我就知道了,至少有一个人在说谎,有一个人没认清自己。因为真正的亲密关系一定会有碰撞,如果你有一个亲密的关系,却从不吵架,肯定是有 一方隐藏了自己,避免了这个碰撞。有一个很好的电影触及了这个主题:一个小镇上的男人们不能忍受他们的太太总是跟他们吵架,他们就研究了一个电脑芯片植入 了太太的脑袋里面,将她们变得像机器人一样,无论什么情况下都只会跟他们讲“对对,你永远对”。所以,如果你只看圣经里自己喜欢的经文,你的神只是永远会 跟你讲“是是,就是这样的”。你其实没有跟这位神有真正的关系,你其实重新塑造了一个偶像是单方向的。如果你要跟神有真正亲密的关系,你就要看这位神全部 的话,就要让圣经里那些你不喜欢的话来提醒你。
所以,先看在普遍恩典之下他们本身有什么光照,用某个圣经真理肯定他们想追求的——例如西方人的追求是想跟神有亲密关系,而这确实也是圣经的真理, 我们的确可以跟神有亲密关系。然后,就此再用另外的圣经真理来攻击他们:你既然追求那个为什么又不信这个?——你要追求一位爱你的神,这位神有时候就会对 你发怒气;你要追求跟神有亲密关系,你就要承认圣经是无误的。

处境化容易犯的两种错误
我曾借浪子的比喻讲到福音,这个恩典的福音我们一定要紧紧地抓住。学习处境化是非常非常艰难的,一个有大儿子心态的人绝对不会处境化。处境化容易犯 两种错误。如果你只是想要这个文化喜欢你,不希望他们对你有任何批评,而只讲他们喜欢听的,这是一种错误。(只想得到别人的赞美,会有基督教领袖有这样的 心态。)但在福音里,你从基督那里领受的爱会让你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你。另外一种错误,是非处境化的错误。你根本懒得处境化,因为你觉得只有你自己的表达、 自己的文化是完全正确的,这个也是大儿子的心态,这里面缺少从福音来的谦卑。如果你没有从福音来的自信,你就会讨好人;如果你没有从福音来的谦卑,你会根本不在乎对方的处境。所以,你要先被神的恩惠充满,才能做到真正的处境化。处 境化终极地体现在福音本身,因为福音的本身就是耶稣基督。耶稣基督是完全的人、完全的神,他的神、人二性都是完全的,不是人性多一点或者神性多一点;可是 他却成为了我们的样式,而且度过了无罪的一生。他来到我们这里是认同我们的样式,虽然认同,可是他那完美的样式也挑战我们说我们现在的状态不对,这是神用 他的处境化的方式教导我们,这就是道成肉身。

让我们一起来祷告:“我们的父,我们感谢你让你的爱子道成肉身,成为我们的样式,又用我们的样式来显 明我们的罪。处境化这个主题是很大的,很多时候我们因福音很喜乐,可是我们不知道怎样在今世很好地把福音传讲出来。我求你使这里所有的弟兄姐妹都被你的圣 灵充满而有智慧,让他们有从福音来的信心,也让他们有从福音来的谦卑,能够把福音带到他们的群体当中。祷告是奉主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Wednesday, May 14, 2014

Back to Eden Gardening

Gardening according to God's plan!

This farmer was first introduced to by documentary movie Back to Eden (http://www.backtoedenfilm.com/) . But this playlist is much more detailed. It will worth your time to watch for practical tips and spiritual inspiration.


Monday, May 12, 2014

讲道讲什么内容?

[转载]    司布真论讲道

讲道里面应当有实在的教训,它们的教义应当牢固,实在和丰富。我们上讲坛 不是为了说话而说话;我们有至为重要的教训要去传达,我们不能讲一些无关要紧的小事。我们能讲的题目范围不是无边无际的,所以,如果我们的讲论单薄,缺少 实质内容,这就不可原谅了。如果我们是作为神的使者说话,我们就不需要埋怨缺乏讲道的内容,因为我们的信息是充满,以致满溢的。我们一定要在讲坛上讲明完 整的福音;我们一定要传扬那从前一次交付圣徒的全部的真道。在耶稣里的真理一定要带着教导被传扬出来,好使人不仅听见,而且还明白这好消息。我们不是在那 “未知之神”的祭坛上事奉,而是向那些敬拜这位圣经上记着,“认识你名的人要倚靠你”的这位神的人说话。

   给一篇讲道分段,这也许是一门非常有用的艺术,但如果讲道里没有什么可以分解,那会怎么样呢?一个仅仅是把讲话分段的人就像一位优秀的切开食物的人,在 他面前的碟子是空荡荡的。能够讲出一篇很恰当,很吸引人的前言,在分配给讲论的时间里能自如地恰当说话,用值得敬重的正式的结论作为结束,可能看上去仅仅 只是宗教的表演者,一切都很精巧;但是基督真正的工人明白一篇讲道的真正价值不是在于它的方式方法,而是在于它所包含的真理。没有什么可以补偿教导的缺 失;世上一切的慷慨陈词和我们得救的福音相比,只不过是糠秕和麦子的对比。撒种的人的篮子无论多么好看,如果它里头没有种子,这只不过是糟糕的嘲弄而已。 人所曾经讲过的最壮阔的讲论,如果其中没有神恩典的教训,那这只不过是夺目的失败而已;它就像云朵扫过人的脑袋,但没有在干渴的地上降下雨来;所以,那些 因着迫切的需要学会了智慧的人,想起这点就会感到失望,甚至更糟。一个人的风格可能非常迷人,就像那位女作家,有人这么说她,“她可以用水晶笔沾着露水在 银纸上写字,用蝴蝶翅膀上的微尘来扣人心弦。”但是对于那些灵魂不断落在危险之中的听众来说,仅仅是优雅有什么用呢?它只不过是“比空气还轻”罢了。

   人不应当用马的铃铛或它们的装饰来判断它们,而是要用腿脚,骨骼和血统来判断;讲道,当被有见识的听众评判的时候,主要是用它们所包含的福音真理和福音 的灵力的多少来加以衡量的。弟兄们,请掂一掂你们讲道的分量。不要一点一点分割来看,而是在总体上加以看待。不要看重你们所讲出口的话语的数量,而是要努 力要人因为你们所讲内容的质量而看重你们。在词藻上大方,在真理上吝啬,这是很愚蠢的。那听到人按描述这世界上那伟大诗人的说法来讲自己,因此心里欢喜的 人是极其没有智慧,有人说,“葛莱西安诺比全威尼斯城里哪一个人都更会拉上一大堆废话——他的道理就像藏在两桶砻糠里的两粒麦子;你必须费去整天工夫才能 够把它们找到,可是找到了他们以后,你会觉得费这许多力气把它们找出来,是一点不值得的。

   向感情所作激发人的呼吁是非常好的,但如果它们没有教导作为支持,它们只不过是空打雷不下雨,火药点着却射不出枪弹。可以肯定最激昂的复兴主义,要不是 被教导的燃料支持,就要在仅仅是一阵烟雾的东西中令自己消失。神的方法是把律法放在人的头脑里,然后写在心上;判断力得到光照,然后情欲得到制服。

   请看来8:10节,然后跟从恩典之约的模式去做。我们可以在这里非常恰当地引用高格对这处经文的注释:——“牧师在这里当效法神,尽自己最大努力教导百 姓敬虔的奥秘,教导他们要相信什么,行出什么,然而在行为和事迹上鼓动他们,行出他们被指教去做的事。否则他们的劳苦就要枉然。忽略了这个方法,这是当今 人落入许多谬误的一个主要原因。”

  我也许可以加上一句,这最后一句话在我们的时代更有说服力;在没有受到教导的羊群中天主教的狼在大肆破坏;纯正的教训是阻隔那在我们身边肆虐的异端的最好防备。

   你的听众渴求关于圣经题目的纯正信息,他们一定要得到这些。他们有权利去得到对圣经的精确解释,如果你是“一千天使中一个作传话的”,一个真正的天上的 信使,你就会大大供应他们。无论什么别的都有,但没有了造就人,教导人的真理,这就好像面包没有了面粉,结果将是致命的。按照实际的内容,而并非外在的方 面来判断,许多布道是敬虔讲论非常糟糕的代表。我相信这话是非常有根据的,如果你去听一个人讲授天文学或地理学,在短短的时间里你会获得对他思想相当清晰 的认识;但如果对你的传道人随便的奔放讲话,不仅是听十二个月,还是十二年,你对他们神学体系还是得不到一点认识。如果是这样,这是一个令人伤心的问题; 再怎样责备也毫不为过。唉呀!许多人对永世实际最大问题的那让人分辨不清的讲论,其他人对基要真理模糊的看法,让批评家大得机会!弟兄们,如果你们不是神 学家,那么你们担任教牧的职务就是完全枉然了。你可能是一个极好的演说家,在修辞得很好的句子上十分丰富;但没有福音的知识,教导这知识的能力,你只不过 是鸣的锣,响的钹而已。冗词赘语太过经常只是遮盖神学上无知的无花果树叶而已。人用献上发音来代替纯正的教训,雄辩代替了有生命力的思想。这样的事情是不 应该的。多有空洞的宣告,缺乏给心灵的喂养,这要把讲坛变成高调之词的盒子,只能引人蔑视,而并非尊重。除非我们是教导人的传道者,真正喂养会众,我们就 可能是伟大的引用优雅诗歌的人,售卖二手空谈的大能小贩,但我们就要像古时的尼禄,罗马在燃烧却依旧寻欢作乐,民众因缺粮挨饿,却派船去亚历山大为斗兽场 运沙。

  我们坚持讲道的内容必须要丰富,接着, 这内容必须和所讲的经文相关。按着规矩讲道应当源自所讲的经文,越是明显越好;但至少,在所有时候,它都应当和经文有密切的关系。在灵意解经和扩展引申这 件事情上,我们应当容许有非常宽容的态度;但是自由不可堕落为放纵,两者之间必须总是要有一种联系,而这应该远非不止是一种疏远的联系,在布道和经文之间 应当有一种实在的联系。有一天我听到一句很特别的经文,至于是否合适,你们自己可以思想。教区里的一位大地主给了教区里年纪最大的会员好些鲜艳的紫色长 袍,要求这些衣着灿烂的人下一个星期天参加教区的聚会,坐在讲坛的前排,在讲坛上,所谓的其中一位使徒的继承人用这句话来造就圣徒,“所罗门极荣华的时 候,那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据说接下来的时候,教区这同一位恩主给了每一个有家庭的男子一筐土豆,下一个星期天的题目是,“以色列人看见,不 知道是什么,就彼此对问说,这是什么呢。摩西对他们说,这就是耶和华给你们吃的食物。”我不知道在这情形中讲道的内容是否和所选的经文相关;我猜可能会相 关,因为很可能的是自始自终整个表演都是荒谬。有一些弟兄读完要讲的经文以后,仿佛就已经和它们摆脱了干系。因着宣告这经文,已经给了这段特别的经文所有 当得的荣耀,他们就觉得没有必要再去说起它了。他们对待那部分的圣经,就像摸一摸他们的帽子,然后走到新的田地和新的草场上去了。这些人为什么非要取一节 经文呢?为什么要限制他们自己荣耀的自由呢?为什么要把圣经变成马鞍,套在他们不加缰绳的天马之上呢?肯定的是,神默示的话语决不是那帮助一个夸夸其谈之 人穿上他的七里靴,从一根柱子跳到另外一根柱子上的工具。

   保持多样性的最确定的方法就是在所思考的具体经文上和圣灵的思想保持一致。没有两处经文是完全相同的;在连接处,或者段落过度的地方,是有一些东西,使 那每一处看上去相同的经文带上一丝的差别。和圣灵保持步调一致,你就永远不会重复,或者缺乏讲道的内容:他的道路有脂油下滴。而且,当一篇讲道很明显正是 神的话语,不是一篇关于圣经的演说,而是圣经本身被解开,被运用的时候,它给听众良心所施加的力量就更大。因着神默示的庄严,当你宣告是根据一节经文讲道 的时候,你是不会把它扔在一旁,为你自己的想法腾出位子的。

   弟兄们,如果你们习惯了跟从那在你们面前的圣经的精确意思,我就要进一步向你们建议,抓住圣灵亲口所说的话;因为,尽管在许多情形里主题式的布道不仅是 容许的,还是非常恰当的,但那些讲解圣灵亲自所讲的话语本身的布道,对我们会众大部分人来说是最有用的,最适合他们的。他们很喜欢听到神的话语本身被解 释,被讲解。许多人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脱离语言之外了解其中的意思,就好像研究被肢解了的真理一样;但是当他们听到那精确的话语一次又一次地被重复,每一次 讲的都是按着像巴斯市的杰先生那样的传道人所传讲的方式,他们就会更得造就,真理就会更牢固建立在他们的记忆里。你是你自己的内容,因此你要有丰富的储 藏,让这储藏是出于神所默示的话语的,就像很自然地从土壤里冒出来的紫罗兰和樱草花,或者好像从蜂房里滴出来的初蜜。

   要小心,你的讲道应当总是有分量,充满了非常重要的教训。不要用草木禾秸建造,而是要用金银宝石来建造,我根本不必警告你们,要你们不要陷入在讲坛上夸 夸其谈这更糟糕的堕落之中,或者好像那臭名昭著的演说家亨雷的样子。这位蒲柏在其所著的《笨伯咏》中使之名垂千古的饶舌的冒险家,很喜欢用一周里发生的事 情作为他在一个星期平常日子里扮小丑的主题,神学的话题则在星期日惨遭同样的命运。他的强项在于低俗的智慧,改变他的声音,挥舞他的双手。蒲柏这位讽刺作 家是这样说他的,“从他的舌头流出多么流畅的废话。”

   先生们,如果我们真的像这样,人这样来评说我们,我们还不如不生出来好了;我们要面对的是严肃的永世的问题,而不是出于地上的题目,如果这样我们的灵魂 就危险了。然而,有其他更吸引人的用草木禾秸建造的方法,你们应当不要为它们所蒙骗。我说这话是有必要的,对那些错误以为高言大话就是说话流利,带着拉丁 文出口就是思想深邃的先生们,这更是如此。

  某 些教导讲道学的导师,若不是用他们的教导,也是用他们的榜样,鼓励人使用夸大的话和很大长长的用词,这样对年青的传道人来说是最危险的。试想一篇讲论,是 用下面这如此奇妙和惊人的断言为开始的,因着它,这讲论本身的伟大就立刻给你震撼,使你感觉到庄严和美丽,这句话就是,“人是道德性的”。这位天才可能加 上一句,“猫有四条腿”。这一句话就像另外一句一样,非常新奇。我记得一位明日伟大作家所作的讲道,这篇讲道用长长的充满爆炸力的词藻令读者震惊,但是当 被正确分解之后,这篇讲道的实际内容就是如此——人有灵魂,他的灵魂要住在另外一个世界里,所以他应当确保它住在一个快乐的地方。没有人可以反对这教导, 但这教导不至于新奇得要用一串的号角和炫耀语句的列队来加以介绍,引起公众的注意。优雅,华丽,壮大,如炮轰一般地述说普通的事情,这种艺术在我们中间并 没有消失,尽管它的完全绝迹是“虔诚盼望的结局”。这种的讲道被人当作榜样,然而它们只不过是一些泡沫,要在你的指头上消失,破裂,让你想起那些游荡的小 贩在街头廉价售卖的逗那些很小的孩子欢喜的彩色气球;我很遗憾地说,这个比较还有一点贴切的地方,因为在一些情形里这些讲论因着染了颜色而带着一丁点毒 性,一些软弱的人为此付出了他们的代价。你登上讲坛,用言语的大河,词句的瀑布倾注在你的会众身上,在其中,那些陈词滥调就像溶解在大西洋一般的话语中的 极微小的以毒攻毒药物的颗粒,这真是一件可耻的事情。给会众粗糙的没有经过预备的大堆大堆的真理,好像从卖肉的案头砍下来的一块块的肉,毕竟是砍开的,带 着骨头和一切的东西,甚至是掉到木糠里的,这总比夺目地,优雅地给他们递上一个陶瓷碟子,上面有一片美味的不知所以,用诗句的香草加以装饰,用造作的酱汁 加以调味要好得多。

  如果你们被圣灵带领,对构 成福音,或者围绕在福音周围的所有真理做清楚的见证,那就太令人高兴的。没有真理应当被保留不说的。把真理隐藏起来不说,这在耶稣会会士口中是如此令人憎 恶,这种教训如果被新教徒接受,它的毒害也不会减少一丝一毫。有人说一些真理只是给得光照的人知道的,这是不对的;圣经里面没有什么是怕被光照的。神的主 权这最崇高的教导有实际的影响,而不像某些人认为的那样,只是极其抽象的难以描述的事而已;加尔文主义特别的教导对日常生活和一般的经历有着它们的作用影 响。如果你坚守这种观点,或者与之相反的观点,你就不可把你的信念隐藏起来。谨慎不出声十有八九是胆怯的背叛。最好的方法就是决不要谨慎微言,而是要按着 神所教导你的程度宣告真理的每一个部分。和谐要求一个真理的声音不可掩盖其余一切,它也要求不要因为其他声音音量很大而忽略了较为柔和的声音。那伟大诗人 所定下来的每一个音节都要发出声来;每一个音节都有它自己合宜的力度和重点,标注着“强音”的段落一定不能被柔化,标注着“弱音”的部分不可像雷鸣一般激 荡而出,而是每一种都要有它恰当的表现。所有被启示的真理,带着和谐的比例,这一定要成为你们的主题旋律。

   弟兄们,如果你们决心在讲坛上所说的话是讲重要的真理,你们就决不可永远仅仅是从真理的角度来讲。那些对灵魂得救不是至关重要,或者对实际的基督教甚至 不是基要的教训,就不应当每次敬拜的时候都讲。按着合宜的比例讲述真理所有的特征,因为圣经的每一个部分都是有益的,你们不仅要传讲真理,还要传讲全备的 真理。不要永远只是坚持单独一个真理。鼻子是一个人面容重要的特征,但只是描绘一个人的鼻子,这并不是给他写真的一种令人满意的做法:一个真理可能非常重 要,但是把它夸大来讲,这可能对一个和谐完备的事奉来说就是致命的。不要把细小的真理变成要点,描绘福音画面背景的细节时,不要和描画它前景的伟大对象时 一样采用着力的大笔描画。例如,堕落后神选说和堕落前神选说这极大的难题,关于永恒为子说的激烈辩论,关于圣灵双重出自的热心辩论,以及前千禧年,后千禧 年的观点,尽管某些人认为它们很重要,但实际上对那用针线活抚养七位子女的敬虔寡妇来说,是极不值得关心的,她更需要听到护理的神的慈爱,胜过这些极深的 奥秘;如果你向她传讲神对他百姓的信实。她就要在生活的奋斗中得到鼓舞和帮助;但困难的问题要令她疑惑,或者让她睡着了。然而她是成百上千需要你们去照顾 的人的代表。我们伟大的主题就是从天而来的福音,因着耶稣赎罪的死的浩荡怜悯,罪魁因着相信耶稣而蒙恩。

   我们必须尽我们判断,记性,想象和说话流畅的一切能力,把它们用在福音的传讲上;不要在传讲十字架上思想随便,而枝节的题目却占据了我们更深入的思想, 如果我们用洛克或牛顿的智力,西塞罗的口才来传讲“信就活了”这简单的真理,这也决不会是大材小用,这是真的。弟兄们,第一最要紧的,就是坚持传讲浅白的 福音真理,不管你传讲什么,或不传讲什么,一定要不断带出基督并他钉十字架的这拯救灵魂的真理。

   我认识一位牧师,我连给他解鞋带也不配,他的讲道只比神圣的漫画要好一点——我几乎要说它是神圣的乱涂乱画。他在讲述那兽的十个脚趾头,西拉冰的四张 脸,海狗皮的奥秘含义,做约柜的木板,所罗门圣殿的窗户的预表含义上讲得非常精彩:但是生意人的罪,现今的试探,时代的需要,他几乎是从来不提。这样的讲 道使我想起一只抓老鼠的狮子,或者一位战士去找一个丢失的水桶。几乎不重要的题目是等同于彼得所说的“老妇荒渺的话。”那些用显微镜看事物的神学家把这些 东西变为重要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在一点上精密要比拯救灵魂更为吸引。你们去看托德的《学生手册》就会知道,波斯王哈克提乌斯曾经是一位捕捉鼹鼠的能手, 吕底亚的王布莱恩提斯在穿针上十分精通;但这些小事决不能证明他们是伟大的君王:事奉也是如此,把思想用在小事上,和天上使者的身份不配,这样的事情是有 的。

  对于某一种人来说,现今这个时候雅典人那 种把新闻说说听听的愿望看来是占了上风。他们夸口有新的亮光,宣称得到一种默示,使他们有理由去定那些不能和他们相交的人的罪,然而他们伟大的启示只是和 仅仅和敬拜的细节相关,或者是关于对一个预言的晦涩解释;所以,我们看到他们小题大做,对如此小的事情大声呐喊,就想起——“海洋卷起狂风大浪,为要吹动 一根羽毛,或者淹没一只苍蝇。”

  那些把时间浪 费在含沙射影怀疑经文的真实性,或者圣经对自然现象描述的准确性的人是更糟糕。我很痛苦地想起,在一个安息日的晚间,有一场称之为布道的讲话,它的主题是 很聪明地探求天使到底是不是真的降下来,搅动毕士大的池水,还是它是一个间歇泉,犹太人的迷信编造出这么一个传说。将死的男男女女聚集在一起来听拯救之 道,他们却被如此虚妄的东西敷衍过去!他们来得饼,却得到一块石头;羊抬头看牧者,却得不到喂养。我很少听讲道,当我去听的时候,我是极其不幸,因为上一 次我所听到的是为约书亚杀死迦南人作辩护,另外一次是为了证明一个人独处是不好的。我永远不能证明有多少人因着神听这些聚会之前的祷告而被归正相信,但我 自作聪明地怀疑,没有异乎寻常的大大欢喜打搅黄金街上的宁静。

   我相信我接下来要讲的几乎是没有人需要理会的,所以我不用花大力气把这带出来——不要用太多的内容使讲道负担过重。不是要在一篇讲论中包括上所有的真 理。讲道不是神学大全。有这么一种事,就是讲得太多,讲得直到听的人回家心生厌恶,而不是心生愿望。一位老牧师和一位年轻传道人一道行走,他指着一片麦地 说道,“你最后的那篇布道内容太多,不够清晰,安排得不太好;就像这片麦地,有太多的粗糙的粮食,但不合用。你应当使你的讲道像一条面包,适合给人吃,形 式上是方便的。”恐怕人的脑袋不像从前那样有那么多空间装盛神学,因为我们的先辈对分量极大,没有被稀释,不加装饰的神学论述满心欢喜,可以一次连着三四 个小时连续接受,但是我们这更堕落,也许应该说更忙碌的世代,一次要求一丁点的教训,而这一定要是浓缩提取的,或者是精油,而不是神学的全体。在这个时代 我们一定要用几句话说出很多的事情,但又不是太多,也不要带着太多的详解。牢牢定在脑海里的一个念头要比在耳边飞过的五十个念头要好,钉到家,抓得紧的小 钉子比一堆钉得松松,一个小时以后又要被拔出来的大钉子更有用处。

   我们讲的内容应当按照思维建筑的真实原则加以安排。在根基不应该是实际的应用,在最顶上不应该是教义;比喻不应该是地基,顶部不应该是命题;最重要的真 理先讲,次要的教训在最后,就像大热倒灶,这是不合适的;而应当是,思想一定要爬升,一个阶梯的教导引导向另外一个教导;论述的一扇门引向另外一扇门,整 个安排要使听众得以提升到一个地方,在那里的窗口,人可以看到真理在神的光照下闪闪发光。在讲道中,应当有一处地方是讲所有的事,而所有的事又当要安排得 井井有条。决不要让真理因着你的胡乱堆砌而倒塌,不要让你的思维像一群暴徒一样一冲而上,而是让它们像一队士兵一样列队前进。秩序是天堂第一条的法则,天 上的使者不可对此忽视。

  你在真理上的教导一定要清晰,不引起误解。要做到这点,你自己必须首先要清楚。有一些人在烟雾里思想,在云中讲道。你的会众不需要一团发光的烟霞,而需要脚踏实地的真理。哲学的推测使得一些人变得半醉,他们要不是看什么都有两个影儿,要么什么也看不见。

   牛津某学院的院长几年前被一个陌生人问道,这大学的徽章上的校训是什么,他告诉他,上面写着“Dominusilluminatiomea”(神乃吾 光),但是他也坦诚地对这位陌生人讲,以他自己的意见,更贴切的座右铭应当是,“Aristotelesmeoetenebroe”(亚里斯多德乃吾信 条)。

  那哗众取宠的作家已经使许多诚实的人落 在半疯狂中,认为应当与时俱进,因此要人认真去看他们编造出来的东西,好像这种需要也要求我们为了可以评判新出的话剧而一定要上戏院,或者要光顾一些地 方,好使我们不要如此固执看待赛马和赌博。依我看,异端书籍的主要读者应当是牧师,如果他们看不出其中的异端,他们就是死掉的人了。让牧师不要把自己弄得 神秘化,如此他就可以让他的会众明白自己了。人不能让别人明白自己,就不要指望别人与他感同身受。如果我们把精炼的真理,纯全的圣经教训教导我们的会众, 教导所用的话是不带着半点毫无必要的晦涩的,我们就真的是羊群的牧者了,我们会众得益,这很快就要显明出来。

   要努力使你们讲道的内容尽可能地新鲜。不要用毫无变化的单调重复来反复讲五个或六个教义。弟兄们,去买一把神学的手风琴,准确调好五个音,也可以去某一 家醋厂购买许多苦苦的,浓烈的对阿民念主义者,本分信心派的攻击,你们就有资格做在琐珥和以勒的极端加尔文主义传道人了。思想和恩典是可有可无,但这手风 琴和茵陈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当做的就是认识范围更为广阔的真理,以此为欢喜。我们和那些持守恩典和神的主权的好人一样牢固放胆地坚持这些,但是我们不敢闭 上眼睛不看神话语里的其他教训,我们觉得一定要宣告神全备的心意,以此完全证明我们的事奉。用新鲜的比喻和经历努力说明极多的主题,我们就不会令我们的听 众疲倦,而要在神的手下,争取到他们的耳朵和内心。

   要让你们的教导成长和进步;要让它们随着你的经历而进深,和你心灵所作的进步一道上升。我不是说去传讲新的道理;因为相反,我认为一个人从一开始受到很 好教导,在经过五十年的事奉之后,他决不需要放弃一种教义,或者因着一个很大的疏忽而伤心,这样的人是有福的;但我说的是,让我们的深度和洞察力不断加 增,哪里有灵里的进步,哪里就会有这样的加增的。提摩太讲道比不上保罗,我们早年的讲道一定要被我们成熟时的讲道超越,我们不可把我们早期的讲道作为典 范,它们最好应该被烧掉,或者留下来,只是为了让我们因着它们的肤浅而伤心。确实,如果我们在基督的学校里多年,知道的却不是更多,这可真是糟糕了;我们 的进步可能很慢,但一定要有进步,否则我们就有理由怀疑是不是内在的生命有所缺乏,或者令人伤心地失去健康。你们还没有得着,要把这一点摆在面前,看作是 肯定的,愿神赐你们恩典,朝着还没有达到的前方奔跑。愿你们都成为新约时代大有能力的牧师,一点也不在最好的传道人之下,尽管就你们自己而言这还是根本算 不得什么。

  “讲道”这个词据说有刺透的意思, 所以,讲道的时候我们的目标一定要是带着力量和果效运用手中的题目,而这题目一定要可以被如此加以使用。挑选只讲道德的话题,这就好像使用一把木制的匕 首,但是神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是锋利的剑。抓住那触动良心和内心的真理。毫不动摇地大力宣扬一种赢取人灵魂的福音。神的真理是适合给人的,神的恩典改变人, 使他们可以接受真理。有一把钥匙,在神的使用下可以给人本性的音乐盒拧上发条;我们要得到它,每天使用它。所以我敦促你们坚持这古旧的福音,只是坚持它, 因为肯定它是神拯救的大能。

  在所有一切当中,我要说这是总括;我的弟兄,要 传讲基督,总是,永远传讲他。他就是整个福音。他的位格,职分和工作必须要成为我们一个极大,包含一切的伟大主题。世界仍需要被告知它的救主,以及到他那 里的方法。因信称义应当远不止是新教讲坛上每天的见证;如果伴随着这伟大的首要真理,我们可以更普遍地把其他的伟大恩典教义与它联系起来,这对我们的教 会,我们的世代就更好了。如果我们可以带着循道会会友的激情来传讲清教徒的教训,我们面前就会有一个极为光明的未来。卫斯理的火,怀特腓的动力要引发出一 种火烧,要点燃谬误的森林,温暖这冰冷世界的心。我们不是被神呼召来传扬哲学和形而上学的,而是传扬简单的福音。人的堕落,他需要新生,籍着赎罪得赦免, 因着相信得拯救,这些是我们的战斧,我们的武器。要学习,教导这些伟大的真理,我们就已经有足够多的东西要去做了,那把我们的注意力从我们的使命上吸引开 的学习,或者那使我们在追求这个使命上瘸腿蹒跚前行的故意无知都是当受咒诅的。我越来越忌讳,免得任何对预言,教会体制,政zh i,甚至系统神学的观点会拦阻我们中的一人,使我们不能去荣耀基督的十字架。我盼望每一张神圣的舌头都来讲论拯救这个主题,我极其想要看见对当颂赞之神的 荣耀福音的见证。

  哦,愿基督被钉十字架成为属神之人普遍的负担就好了!你猜 测兽的数目,你那拿破仑式的猜想,你对一位个人化的敌基督的猜测,请原谅我,我认为这些只不过是给狗啃的骨头,人正在死去,地狱正在填满,我认为猜测是在 塞瓦斯托波尔,还是在萨多瓦,或色当有末世大争战,努力透过命运遮蔽起来的百叶窗想发现德国的结局,这是最大的胡说八道。那些读了,听了启示录的话的人是 有福的,但这样的祝福很明显没有临到那些假装去解释它的人身上;因为这些人一代又一代仅仅因着时间的消逝即被证明是错的,现在的这种人要进到这同一个臭名 昭著的坟墓中去。我宁愿从火里抽出一根柴,而不是去解释所有的奥秘。争取一个灵魂免得他落到深坑里去,这和在神学争论的竞赛场上被加冕成为全能的博士相比 是一个更为荣耀的成就;在耶稣基督面前忠心揭示神的荣耀,这在那最终审判的时候,要比解决所有的宗教难题,或者解开启示录难题的症结显为是更大的事奉。那 基督就是一切的事奉是有福的。

Friday, May 9, 2014

許爸家書:要素是真正的愛,是有為父的心

家書 5/9/14                       

今早夢醒,夢中我在和人對話,我右手握拳,很有把握地說,“神愛我們,我們也愛祂。神所求予我們的不是要我們為祂做什麼,是要愛祂;而我們所活與所做,是為回應祂的愛。因為愛祂,選擇不犯罪;因為愛神,我能去愛人;因為愛,我服事,我禱告,我奉獻,我信靠,我交託...。若非動機於愛及對神的認識,則一切熱心會成為宗教,不但無意義,無價值,還可能有害...

愛是有感情成分在的,不是do's and don'ts。夫妻之間相愛的服事,與僕人為了工資的服事是不一樣的。就連書法老師周元鍇也說,“對所練的帖要有貞一的愛,否則寫不好。” 若對神沒情感的愛,則所做只是事工,是死板的,無熱情,無火花,無生命,是impersonal的。彈琴不但要照樂譜彈,還要加入感情,彈出來才感動人。天下三大行書:王羲之的《蘭亭序》,顏真卿的《祭姪稿》,和蘇東坡的《寒食帖》好在哪裡?因為不只用筆,乃是真情的流露。當然先要有用筆的造詣。靈命亦然,先有律法,知道神的規矩,是非善惡;但不停在那裡,還要愛神,那是靈性上必不可少的成分,是天父上帝的渴慕。

愛是雙向的,情感是相互的;把愛給人的人,深盼對方會有回應,但並不是人人會回應。教過無數個學生,大多數只為考試通過,得學分,畢業;只有少數人會回應愛,進而成為門徒,成為兒女;不只是領受知識,學問,而是得着生命與性格的傳承。韓愈《師說》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真正的老師是愛的mentor,如師如父,故曰“師父”。未建立感情的只是老師,建立了感情的是師父。我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從作學生,作工人,作會友,到生出感情,有信任,有委身,然後成為家人,終身相愛。對上帝也是這樣,像主的門徒,認識主到一個地步,對主的愛在生命裡澎湃,甚至像彼得勇敢履海,朝耶穌走去;客西馬尼不怕死地跟隨;甚至到生命的末了,甘願為主倒釘十架。

有一天帶敬拜的年青人問我,“那麼怎麼愛神?”這怎麼回答?只能從已知的去揣摩未知,從屬地的去思想屬天。當初兩人愛河是如何墜入的?為何是和他/她而不是和別人?相愛的人裡面有一個愛的園子被打開了,是雙向的,若沒有生出那種感覺,或對方沒有回應,那麼愛情就不會發生。神對我們的追求也是這樣。祂說,“你幼年的恩愛,婚姻的愛情,你怎樣在曠野,在未耕之地跟隨我,我都記得。”(耶2:1-3神何等懷念我們對祂起初的愛。神一直忠貞,但我們離開祂,神好痛苦。人好傻,好短視,用永恆真神的愛去換假神,換偶像,換世界,換暫時的罪中之樂,換那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耶251113);連天上的天使看著都驚嘆人的傻與無知(耶2:12)!好比國畫大師張大千要收我作他的學徒,但我不希罕;人會說,“宗實,你真傻啊! 怎麼愛神?除非我們看見祂的寶貴,不然不懂的人是不會珍惜的;我常嘆,“主啊,有誰知道袮的價值?!

怎麼認識神的愛?把你生平所經歷過最大的愛放大千倍,萬倍,億倍,或許能稍懂神的愛的長,闊,高,深。向祂求吧,求把智慧啟示的靈賞給我們,使我們真認識祂(弗117)。當兒女悖逆時,父母是最傷心的;當夫妻不忠,對方是最痛苦的。還有人不是悖逆,也不是不忠,是有孤兒的靈。住在父的家裡卻不懂父的愛,仍關鎖在從小的自卑與傷害裡。因不肯定自己兒子的身份,所以不敢拿,不敢吃,不敢用,不敢做;就是做了也怕失敗。有孤兒之靈的父母,牧師,領袖,則要操控,轄制,求表現,別人也感受不到他的愛。神看我們這樣,祂好難過。

沒有孤兒之靈的牧師或老師就不是這樣;他有愛,給人恩典,給失敗者重來的機會。不責不罰,只是鼓勵,引學生向上。林道亮牧師就是這樣,在三一神學院時,我寫講章給他改,他批:“這內容若用某某經文就更合適。”他沒有說我文不對題。又一次交報告,“如何使教會增長”,他用紅筆批:“你忘了,最重要的是禱告。”居然還給我B+!他不只是老師或牧師,他是父親。

這幾天我深深在想作門徒的事。神呼召我們作門徒,並且帶人作主門徒,而不只作牧師,作同工。我想起以前做過的小組,G12,門訓初階,進階,高階,101201301,還有跑壘包等等,但效果不彰,為什麼?這些都好,是教會需要的,只是還要加強愛,真正的愛,有為父的心,以此來帶門徒,而不只是當一門課教而已。有父子愛的關係才能二代同行,才能造就門徒;從兒女開始,從幾位有心人開始吧。是雙向的,若互相有回應就繼續下去;從會友到師生,到父子,到生命的傳授及給與;是基督徒生命循環的完成。

多年來所學的漸漸融通了:聖靈更新;醫治釋放;身心靈健康;家人同行中父老的榜樣;二代同行;為父的心;然後門徒訓練能更切實。主啊,把為父的愛賜給我們,去愛年青人,去愛年紀大的人;去作父母親,不只作牧師,作同工;去作愛的mentor;去為他們好,使他們經歷神,愛神,活出命定,而不是專為事工效力!

我是教會傳統的產物,但也努力在突破更新。人的一生有限,看看留下的軌跡,主啊,我為袮做了些什麼?不過是接力賽中的一棒,永恆裡的一步。時代在改變,環境在改變,人們的需要在改變,我也在改變;像毛蟲變蛹,變蝴蝶,“It is in changing that things find purpose.” 我承接過去,但不停留在過去;承先,還要啟後,並鼓勵後進,那麼神呼召我的任務才算完成。父啊,願袮厚厚地賞賜下一代,則于願足矣。至於我所獻上的微小而又不完全的一生,就算是落在土裡的一粒麥子,或窮人所奉獻的一隻小鴿子吧,願獻與父心,蒙主悅納,終不落空。I love you, Dad. I love you so... Happy Mother's Day and Father's Day to you, Dad!


Tuesday, May 6, 2014

許爸家書:我不敢拒絕改變


家書 5/7/2014                 
教會改變為中英合一敬拜是要付代價的, 我知道。用英文講道已經不容易, 再加上翻譯成中文, 而且得在50分鐘內結束, 是極大的挑戰。講道完回家,吃飯時兒子好意提供我建議,講道要怎麼講, pretty humbling experience, but good,我謝謝他。我相信對中文堂的家人必也不容易, 因為英文歌不會唱, 年青人樂器又比較響, 還要聽經過翻譯的中文信息,全都需要極大的調適,但這是經過多年考量後選擇的冒險,只因我們盼望能兩代同行,生命傳承,則一切代價全都值得了。其實還不只兩代同行,是三代吧,得益處最大的將會是目前的小小孩呢...。這裡有一群基甸勇士,勇敢的冒險隊!
改變是痛苦的, 但若看見未來的遠景就較能忍受了。就在此刻,我正從已經習慣多年的“蒙田筆”改用“谷歌拼音”寫中文,還不熟,要多好幾倍的工夫,痛苦啊! 但我相信是值得的,以後會更好;所以可以忍受,而且甘心。改變是冒險,也是提升。我們可以拒絕改變,保持原狀,但在北美的家庭,生活上不與下一代更深入地交接;教會在一個屋頂下,僱一位牧師照顧他們,但永遠是他們做他們的,我們做我們的,這樣可以嗎?不冒險去嘗試新的,如何能擴充?不經過犁耙的耕殖,如何有機會看見後來收成的快樂呢?
關係是相互的,問題是誰願意先犧牲。如果有愛,就能克服許多難處。如果父母的心先轉向兒女,兒女的心就容易轉向父母親。值得嗎?願意冒這個險,付這麼大的代價嗎?然而為著兒女,為著下一代,雖然有諸多不便,我們也願意。感謝主的是年青人對合一敬拜雖也有疑慮,但他們也願意敞開心一起來嚐試,我們只有感恩,不敢take for granted。目前實驗才剛開始,還在初階,求主施恩。

想著這些,心向著年青人,於是提筆,給正在海外旅行的兒子寫一封短信,表達父心:Son, you have a wild heart, ready to explore, adventure, and help out with the poor. That's a noble character, I believe Heavenly Dad made you that way and is very glad. You also have leadership, people are willing to follow you. My prayer for you is that you will find your destiny. And my offer to you is that if I could do anything to help you fulfilling God's calling, I would, anything. Let's do something together at the mean time, may be studying His word, praying and sharing, involving in some community services or joining some missions you chooseWe love you and are proud of you, I believe Heavenly Dad feels the same towards you. Have a good time. You have a tender spirit, may the Lord speak to you while you enjoy the beauty there. Love, Dad.” 我的確在改變,試著從兒子的角度去為他想,而不以自我的想法去強加於他。

最近在討論教會能是“家”嗎?什麼是家人?家人會是什麼樣子?我想到的就是立约的关係:彼此欣賞,相愛,信任到一個地步,願意委身,立約,這就成家人了。夫妻不就是這樣嗎?然後會生養,一代接著一代。家人的關係也有多種,夫妻一旦立了約是不再分開的,但父母与兒女的關係就不同了。兒女長大終會搬出去住的,有自由,有空間;若關係好,仍會盡量住得近;而且不管搬到哪裡,仍是家人,仍會彼此關懷,不會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教會不是餐館,所以裡面的人不是顧客;教會不是俱樂部,所以成員不應該是會友Membership?這個詞現在想想,怪怪的,不是嗎?。教會應該是,家是神的心意,到天上,在父的國裡仍然是家!然而放眼向地平線望去,在地上真正像家的教會卻寥若晨星,連我自己牧會這麼久,也一直不大有這樣的概念。這概念很淺又很深,淺是因頭腦容易懂,深是因為不容易去活出來。牧会一輩子, 太多屬靈的事不明白,一直在摸索, 但如今我似乎体会到天父的心了,我開始懂了,於是對自己有此期許,也盼每一個神的兒女都歸屬一個教會,都長大成熟。從加入作會友到成為同工,從作同工到成為家人;一旦成為家人,那關係就長久了。他們會委身,不隨便換教會,不會因為被某人冒犯,或聚會的時間一改變就不來了。而且萬一搬家,關係還在,因為已經是家人了,正如我們與兒女,與父母,與家裡的姐妹弟兄一樣。但這也是雙方面的。如今若我們懂了,就讓我們將這DNA傳出去,也傳下去吧,豈只是為了設立分堂? 那太小,也太自我,乃是為建立神的國度,為討天父的喜悅,為讓父神得荣耀,讓一切受造不再為教會歎息!有可能嗎? 可能!願意嗎?願意!這是我對自己的期許,深盼有心討主喜悅的你,也一同明瞭。讓我們再試試看,不要放棄,是可能的, 因我們都已经在一再的失敗中被洗煉過,是神忍痛正在製作中的天國的傑作。

送美津去機場,他們兄弟姐妹輪流回台灣去照顧高齡的父母,又輪到她了。我開車,她坐我旁邊,拍拍我說,“我不在,要操練獨立,這是好的。”像對孩子說話一般,她似乎知道才德的婦人,她丈夫心裡倚靠她。她說,“夫妻久了不用說什麼,就知道對方在想什麼;情緒如何,開心或不開心,這是第六感,是靈裡的互通。”我想,這是家人,更親近的家人,不是嗎?

有一次,許多人到耶穌那裡聚集,耶穌莫名其妙地講撒種的比喻說,有一個農夫出去撒種,有落在路旁的,有落在磐石上的...。”大家都聽不懂耶穌在講什麼,所以全都走了;耶穌不怕人走!門徒也聽不懂,進前來來問耶穌說,這比喻是什麼意思呢?耶穌說,“神國的奧秘只叫你們知道,至於別人就用比喻,叫他們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明。”(路84-15)這經文是從(賽69)來的,以前讀這句話一直狐疑,但現在明白了:說比喻是故意的,因為想懂的就會懂,不想懂的就不會懂。主耶穌像農夫,不打算浪費時間澆水在石頭地上,但對有心的門徒,主就進一步教導他們,叫他們明白。

又一次,又有極多的人和耶穌同行。上回不小心把人給趕跑了,這次總該小心,make it seeker friendly,也不再得罪會眾吧,但耶穌轉過來對他們說,人到我這裡來,若不愛我勝過愛...,就不能作我的門徒。凡不背著自己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門徒。”(路1425-27)祂又把許多有可能來教會的會友給趕跑了!為什麼?底下耶穌進一步用三個比喻說明,最後的比喻是失了味的鹽,作什麼都沒用,主也不要(路1428-35)。試想想,比大小,比的若都是失了味道的鹽,大小又有什麼意義呢?

牧會幾十年,我的確認真,一直努力在追求,但幾十年下來不免要問,“我是為自己呢,還是為祂?”如今再檢討,“我有照我所已經明白的聖經在活嗎?孩子們看我這作父親又作牧師的,能說我真的是主的門徒嗎?”年青人與孩子是單純的,他們的眼睛是明亮的。主說祂不要石頭地的基督徒,也不要失了味的鹽。我可以想像見主面時我會頭低低的,聽著主說,“宗實,我召你是作我的門徒,並帶人作我的門徒,而不是照你的意思做你的事啊!

今我已澈悟,告訴自己,“我不敢拒絕改變,保持原狀;趁今天還活著,還有機會,還來得及,我要悔改,重新來過,照主的指示,作主的門徒,也成為家人的榜樣。”



Monday, May 5, 2014

奇異的恩典

David Wilkerson Today     MONDAY, MAY 5, 2014

奇異的恩典
by Gary Wilkerson


主說祂必澆灌在我們身上的恩典是人類有史以來前所未有的。「恩典」這詞語幾乎變得像聖經中的「禱告」一般普遍。我們大家都說:「哦,是的,我當然相信有恩典。」我們都高唱聖詩奇異的恩典,且強調恩典這詞語;我們都同意恩典既奇妙,又是我們所享受的。

然而,恩典不僅是如此而已!這是遠遠超過我們所能想像的。我們心中為何不因敬拜而興高彩烈,或熱愛恩典呢?因為對我們而言,恩典已被人貶低,變成可接受的。恩典已變得正常、一般性、並我們以此為滿足的。

當我談及這既革新性,不配受的恩典 (即從神而來,改變人心,在你裡面產生果實的恩賜) 時,你們許多人就會說:「恩典... 是的... 但是!」如果你是其中之一,你就陷入了律法主義的範圍裡。你正在逃避恩典的範圍,且因自己極力行事而落在圈套裡了。

請看看保羅給加拉太的教會有關這方面的話語:「無知的加拉太人哪,…誰又迷惑了你們呢?我只要問你們這一件,你們受了聖靈是因行律法呢?是因聽信福音呢?你們既靠聖靈入門,如今還靠肉身成全麼?你們是這樣的無知麼?」(加3:1-3)

很可悲,我們許多人都說:「主啊,為著你在十字架上的恩典而感謝你。這恩典潔淨了我。為著你讓我們能重新開始而感恩,我現在能自己行事了。」問題是你無法自己行事。許多人都對恩典感到煩惱,因為恩典是指我們無法自己成就事情;我們每逢嘗試這樣做,就會大大的失敗。

你今天希望得自由嗎?你只要說:「我是個失敗者;我自己無法持守神的律法。我為著神的恩典而感恩!」